茶来藏带你在了解普洱茶是生茶和熟茶该如何区分。在汉语使用习惯中,“生与“熟”是对立的。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,“生”的东西,要“熟”了才能吃。在人类学家的世界里,生/熟、熟/烂、煮/熏都是人类食物代码的重要特征,每一种划分的背后,都隐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。
在普洱茶的世界,“生”与“熟”并不是完全对立的,二者的起点都是已经初制完成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。不论制成的是生茶或是熟茶,都是可以直接品饮的茶。
普洱茶(生茶)的工艺流程是:晒青茶精制-蒸压成型-干燥-包装。普洱茶(熟茶)散茶的工艺流程是:晒青茶后发酵-干燥-精制-包装。普洱茶(熟茶)紧压茶的工艺流程是:普洱茶(熟茶)散茶精制-蒸压成型-千燥-包装。
生茶的生命旅程,紧压成型之后就慢慢开启,而熟茶则会经过固态发酵渥堆,在微生物作用、湿热作用和酶的作用下,快速变“熟”刚加工完成的普洱生茶外观是偏绿色的,闻起来清香喝下去清爽。
随着储存年份的增加,茶的外观会从黄绿转金黄转琥珀再转红,香气也会从清香转木质香,口感会从清爽变为醇厚。没有经过人工快速发酵渥堆的生茶,会陈化会形成类似于熟茶的汤色口感,但是不会变成熟茶,只会成为“老生茶”。
我们可以总结生茶在仓储陈化过程中发生的风味品质的变化。
(1)香气和香型变得更纯正优雅、富有层次、沉稳内敛、和谐且令人愉快。它的挥发性香气总含量降低,但香气组成成分种类数增加,且各种香气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。
(2)滋味变得饱满而不刺激,苦涩味减轻,甜醇生津,回甘加强,协调愉悦度更高。因为其内部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储存期的延长而增加,酸度下降,pH值呈上升趋势。
(3)从茶汤色度和光泽度来看,陈化后的普洱茶茶汤光泽度更好,亮度增加,而色度方面则朝着黄色和红色增强、绿色减弱的趋势发展。这些变化证明了生茶的“越陈越香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:普洱生茶在优质的原材与准确工艺的前提下,在茶来藏仓储科学的贮藏条件和一定的储存期内,其中所含有的酶和微生物会对茶叶的内含物质进行分解转化,品质因此有所变化,风味向着香、醇、甜、滑方向转变。
而刚加工完成的普洱熟茶外观为红褐色,闻起来有淡淡的木质香和甜香,喝下去没有苦涩味,滋味甜醇。随着储存年份的增加,熟茶的汤色会越来越红亮,口感也越来越软糯黏稠。陈年的普洱熟茶带有浓郁的陈香,口感顺滑。
一般来说,熟茶陈放五年之后,会进入黄金品饮期,其甜度也会比新茶时期上升很多。具体有以下几点变化:
(1)干茶:新茶呈黑褐色,有金芽,陈化后颜色变化不大,油润度会增加,金毫更加明显。
(2)汤色:新茶汤色红浓,略浑浊,陈化后茶汤越来越透亮。
(3)香气:新茶有渥堆味等杂味,陈化后渥堆味减弱,香气越来越纯净,枣香、陈香显现。
(4)滋味:新茶略有燥感,陈化后茶汤越来越稠厚顺滑,纯净度、甜度增加。
普洱的生、熟茶之所以都要用“刚加工完成”进行限定是因为普洱茶的品质特征会随着存放时间、环境而发生改变。这种过程,被称为“陈化”。这个现象,在酒类、火腿等发酵食品中也普遍存在。因为在储存中茶叶品质会发生变化,因此普洱茶也被称为一种有生命的茶。不管是生是熟,是新是老,普洱茶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魅力,也正因为有这种变化过程,普洱茶令无数人着迷。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果侵权,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