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1》
人红是非多。
这句老话,放在今天的白茶身上,同样是极为合适的。
自从2008年福鼎白茶在北京奥运会上华彩荣归之后,白茶的复兴之路,一路凯歌。
不仅得到了广大茶友的认可,还抢走了原本属于绿茶红茶岩茶的部分市场份额。
在茶圈里,由于普洱和武夷岩茶兴起日久,价格高企,较它们而言价格低了很多的白茶,一出现就吸引了粉丝们的眼球。
那些原本处于游离状态、对哪款茶都没有太固执太热爱的茶友,迅速投入了白茶的怀抱里。
成为忠实不二的粉丝。
这些粉丝,随着岁月的增加而越积越多,像滚雪球似的,群体越滚越大。
时至今日,白茶的存在,已经对从前的茶界一哥一姐们,造成了强力的冲击。
反抢白茶的市场份额,已经是其它茶类发展历程上的重中之重。
《2》
怎么抢,是个问题。
拼价格,是其它茶类想到的第一招。
毕竟,思考新的销售技巧、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,于这些风光无限了十几二十年、依靠强大的买方市场轻松卖茶半辈子的茶掌柜而言,太难了。
他们被客户宠坏了的大脑,是无法也不愿意去思考该如何破局的。
顺风顺水过了这么些年,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
好事是,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且舒心,要名有名,要利有利。
坏事是,养尊处优惯了,避险能力与应变能力都变差了。一旦遇到逆风,除了惊慌失措,还是惊慌失措。
这时候,他们那台已经很久没有思考过的大脑,只能凭本能地想到一个招式,那就是,降价。
降价是最简单,最直接,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竞争方式。
不挑人,不挑市场,不挑产品,不挑品牌。
只要一喊降价,顾客就来了。
客似云来,门庭若市,一个字,抢。
但是,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。降了一次,就有二次,就有三次,就有四次….就有无数次。
利润再高的产品,也不可能无休止地一直降下去。
当降无可降,怎么办呢?
《3》
于是,被白茶抢走市场份额的这些茶掌柜,想到了第二招。
模仿。
我抢不过你,那我就模仿你。
模仿这样简单的动作,是个人都会吧?人类的近亲猴子,在马戏团里,可以是模仿闻名的。
聪明的掌柜们必定都继承了先祖们的优秀基因,模仿起来,能整出十八种花活。
其中的一招就是,用其它茶类来仿制白茶。
比如,用云南普洱茶的夏茶茶青,来仿制白茶。
随便采一采,自然是采不到银针的,夏茶芽头细瘦到几乎等于没有,无法做成银针。
这也不打紧,人家本来就是仿制,又不是真的要做成一模一样、成体系成规模当个正规军。
随便采个一梗三叶,按照他们自己对白茶加工工艺的理解,放阳光房里晒一晒,晒个两三天,手摸上去感觉是干干的,就认为做好了。
也不挑,也不捡剔,也不烘干,更不测含水量,拿麻袋收起来,扔仓库里,好了。
有客人聊起白茶的时候,他们就趁机推销一番,胜在价格便宜,约摸是福鼎白茶价格的五分之一,甚至更低,客人一看这么便宜的白茶,不买白不买。
遂买一二斤,回家尝个鲜。
就算不好喝也没事,价格这么便宜。也没必要退货,家里总有二大爷三大姐四大叔之类的亲戚,送给他们,还换了个人情。
美哉。
《4》
大约在2000年左右,云南夏茶茶青仿制的福建白茶,在市场上一度赚到了无数的眼球,并拿到了许多的代理商资源。
原来代理普洱茶的那一班茶商体系,无缝对接到了云南白茶身上。
一时间,百舸争流似的,到哪都能看到有掌柜在卖云南白茶。
自不能怪他们,商人总是重利,比福鼎白茶便宜五分之四的零售价,比福鼎白茶进货价便宜十分之七八的进货价,利润值如此之高,产品如此之具有低价竞争力,凭什么不卖?
然而一两年之后,眼尖者发现,云南白茶的风头,渐渐下去了。
被吸来的那些茶友们,喝过之后,发现了这种茶的缺点,与它的优点一样明显。
优点是,便宜,超级便宜;缺点是,滋味淡,不耐泡,含水量高。
这些人里面,有一部分继续在浩如烟海的云南白茶里,寻找着适合自己价格与口味的茶,而大部分,回归了福鼎白茶的圈子。
然而,云南白茶虽然像烟花一样只绚烂了一次,却给其它与它曾经同位一哥的茶类们,带来了希望。
大家都看明白了,模仿是条路。干不掉你,就借你的船出海,照样能捞到虾米,运气好还能捞座小小的珊瑚。
是以,继云南白茶出世之后,其它茶类仿制的白茶,也相继诞生了。
比如,最近盛嚣尘上的,牛栏坑白茶。以及,新近听说的,老丛白茶。
它们虽然是模仿界的新秀,却因为实在是另类之极,因而一出来,便牢牢吸引了大众的关注。
牛栏坑白茶,便是牛栏坑岩茶正式采茶结束之后,留在树上的茶青,从中采下一梗两三叶,晒几天之后的,植物叶子。
茶的主人硬要给它冠上白茶的名号。
仿佛白茶只要晒干就能喝——是茶界的笋干豆干之流。
他们做武夷岩茶尚且要在发酵之后将其烘干,对白茶则不用,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工艺上的鄙视——骨子里就觉得白茶没有技术含量,晒干就行,跟闽北人晒笋干似的简单。
《5》
而这个新近冒出来的老丛白茶,则更加地别出心裁,踊跃制造噱头。
据说,用的是白茶的茶青,用红茶的工艺,做出来的茶,名叫“老丛白茶”。
这种概念一出来,就必定是想要在茶圈里,制造一波巨浪的。
争议感拉满。
列位看官想想,白茶的青,用白茶的工艺来做,才是最好。
若白茶的青,用红茶的艺来做,那还能叫白茶么?
把霞浦的螃蟹,用川菜的水煮方法来烹饪,这做出来的水煮螃蟹,还能称作闽菜么?
当然不能。
故而,这款老丛白茶,从一出生,就注定会引起各种争议,各种非议。
从工艺上来看,它只能称作红茶,而非白茶——红茶不挑茶树品种,而白茶,是限定了茶树品种的。
尤其,白茶不讲究老丛概念——满福鼎的茶树大多都能满足老丛的年限要求。
非要在这款红茶身上再安个“老丛”来做为销售噱头,那也是岩茶和红茶界的常规套路,是这两个茶类的掌柜常用的招式。
路数一看便知。
还是别的茶类,来“打白茶的秋风”。
《6》
福鼎白茶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必须是福鼎的青,在福鼎本地加工,用的是福鼎白茶的加工工艺,才能称作福鼎白茶。
但可惜,白茶不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这便给了其它茶类模仿白茶的机会。
也给了其它茶类胡乱折腾自己的茶青的机会。
其实,任何产品,还是正本清源的好。
什么样的原料,按什么样的工艺,做成什么样的茶,都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来执行,才是最好。
创新固然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品,但盲目的创新,却并不值得鼓励。
就像皇帝的新衣,闹到最后,成为笑谈。